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 中文
    EN
  • ISSN:0253-9993
  • CN: 11-2190/TD

《煤炭学报》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管理 > 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地震识别方法

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地震识别方法

作者(Author):

  • 侯恩科
  • 袁 峰
  • 王双明
  • 谢晓深
  • 吴宝海

作者单位:

  • 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院
  •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 赛吉纪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关键词:

  • 导水裂隙带
  • 三维地震
  • 三维正演和反演
  • 各向异性检测
  • 保水开采
  • 摘要
  • 论文图表
  • 相关文章
  • 引用格式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保水采煤的关键参数,但导水裂隙带散射波多次波发育,成像质量 差,地震识别难度大,很难精确获取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 为进一步解决导水裂隙带地震识别问 题,并揭示导水裂隙带空间发育特征,通过测井钻探资料分析和三维模型正演对导水裂隙带的地 震特征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电阻率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冲洗液漏失量均能表征导水裂 隙带发育高度,但单一因素解释误差较大,准确度低;谱分解相干体瞬时频率和蚂蚁追踪 种叠 后地震属性分析能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导水裂隙带发育位置高度特征,但只能对导水裂隙带部分 部位实现较准确判断,无法准确反映导水裂隙带三维整体形态和发育特征。 在综合地质地震资料 的基础上,根据电阻率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冲洗液漏失量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了导水裂隙 带定量解释指标,通过地震属性优选叠后确定性反演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各向异性检测,结合裂 隙指示曲线,利用神经网络反演形成裂隙指示数据体,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和发育特征进行了定 量描述,提出了适宜回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的地震识别方法,并成功识别了陕北某矿首采 工作面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 实践结果表明:综采工作面走向方向导水裂隙带发育形态呈半马 鞍形” ,即发育高度由开切眼至面内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工作面倾向方向导水裂隙带呈两边高中 间略低的形态特征,近似“ 马鞍形” ;采空区开切眼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最大,两侧采空边界煤柱 处裂隙带发育高度略低,裂采比为 25.86 ~ 30.76;垮落带以高角度裂隙为主,水平方向呈网状,垮采 比为 3.44~5.72。 经验证,该导水裂隙带地震识别方法获取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误差在 2.42~ 6.81 m,垮落带识别误差 1.60 ~ 12.89 m,误差相对较小,能够准确获取导水裂隙带三维空间发育特 征,可以为西部煤炭开采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方法支持


侯恩科,袁峰,王双明,等.煤矿透明地质模型动态重构的关键技术与路径思考[J].煤炭学报,2023,48(1):414-429.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煤炭大厦

  • 邮编:100013

  • 编辑部电话:(010)87986411

  • 传真:(010)8426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