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藻煤核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潘随贤, 庄军, 王开明

潘随贤, 庄军, 王开明. 菌藻煤核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煤炭学报, 1983, (3).
引用本文: 潘随贤, 庄军, 王开明. 菌藻煤核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煤炭学报, 1983, (3).

菌藻煤核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摘要: 太原西山煤田山西组2煤层和太原组8煤层含黄铁矿煤核。在煤核中有菌藻类和植物化石。高等植物化石是种子蕨、石松类等;菌类为各种球状的真菌、杆菌、放线菌、子囊菌、菌丝;藻类有胶刺藻属、胶绿藻属、集领藻属、颗石藻、漂浮藻属、多管藻属、松藻属、团藻属、蓝球藻属、新那藻属、鱼鳞藻属、皮壳藻属、金光藻属、菱形藻属、带形藻属等。它们的形态丰富多彩,而且结构清楚。从菌藻类具有淡水、半成水和浅海环境的属种,说明在成煤过程中有海水的侵入。它们以固着、浮游和底栖的生活方式分布在泥炭沼泽中。菌藻煤核的发现,对研究成煤物质、成煤环境和菌藻生物,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5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4-12
  • 发布日期:  1983-09-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